热词: 公交车站 酒店 餐饮 医院 更多
手机版 欢迎使用8684!
  • 概要
  • 旅游
  • 历史
  • 地理

      “万壑松涛百丈澜,千峰翠影一湖莲”。千山由近千座状似莲花的奇峰组成,自然风光十分秀丽。她虽无五岳之雄峻,却有千峰之壮美,以独特的群体英姿,像一幅无穷无尽的天然画卷,展示在辽东大地上。“欲向青天数花朵,九百九十九芙蓉”,这是清代诗人姚元之对千山的绝唱。
  千山位于辽宁省鞍山市东南17公里处,总面积44平方公里,素有“东北明珠”之称,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她南临渤海,北接长白,群峰拔地,万笏朝天,以峰秀、石峭、谷幽、庙古、佛高、松奇、花盛而著称,具有景点密集、步移景异、玲珑剔透的特色。千山为长白山支脉,主峰高708.3米,总面积72平方公里。山峰总数为999 座,其数近千,故名“千山”,又名“积翠山”、“千华山”、“千顶山”、“千朵莲花山”,千山“无峰不奇,无石不峭,无庙不古,无处不幽”。古往今来,一直是吸引众多游人的人间胜境。
  千山,以奇峰、岩松、古庙、梨花组成四大景观。按自然地形划分为北部、中部、南部、西部四个景区。包括20个小景区和200余处风
景点,分布在几条沟谷内。景色秀丽,四季各异,是集寺庙、园林于一山的风景旅游胜地。盛夏时节,这里气候极为凉爽,空气特别清新,到千山避暑度假绝对是您的明智选择。
  千山,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春天梨花遍谷山花满壑;夏天重峦叠翠,郁郁葱葱;秋天漫山红叶,落霞飞虹;冬天银装素裹,雪浪连绵。美景佳境终年纷呈,吸引游人流连忘返。千山不仅以其秀丽风姿吸引众多游客,更适于痴迷于自然山光水色、松青花艳的摄影爱好者一年四季从事创作。5月的千山,到处是盛开的梨花,嫩绿丛中,花香袭来沁人心脾。6月初夏的千山,松涛阵阵,树影婆娑,似在上演着绿色的圆舞曲,给人以和谐、优美的感觉。金秋十月,蓝天白云下,漫山遍野处处金黄,触目皆是染霜红叶,是摄影采撷收获的黄金季节。12月的千山到处是银装素裹。风雪中,松柏更加挺拔,山势尤为峻奇。难得的冷峻壮美,更会使摄影创作美不胜收。
  千山,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统一,而宗教文化是千山人文景观的主体。“临山已谛金钟响,入庙先闻玉炉香”。千山有寺、观、宫、庙、庵等20余处,宛如一颗颗闪光的宝石,镶嵌在奇峰秀谷之中,使古老的千山更加迷人。这些古老而宏伟的寺庙,有的高耸于险峰之上;有的依偎于群山环抱之中;有的坐落在向阳坡上;有的隐蔽在古松怪石之阴,与自然景物彼此烘托,融为一体,构成一幅优美、雅致、幽静的动人画面。正如清初镇国公爱新觉罗高塞在诗中描写的那样:“梵宇起中天,香岩响碧泉。虚堂清晓露,幽壑静鸣蝉。恣引螺峰翠,松含像巅烟。寺以峰为屏,山借寺为显。”除庙宇外,还有无数洞、塔、亭、碑也是千山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祖越寺
 
 祖越寺是千山最早的庙宇建筑之一。相传,在开始建寺时,有一位祖师从这里路过,曾仔细察看该寺的建筑,遂名为祖越寺。据考证,它最初建于唐朝,当时的建筑宽阔宏伟,大于现在几倍。后来,在金、元时期,山洪暴发,寺庙被冲毁,遗址就在现址前的低洼开阔处。从遗址中曾发掘出较大的浮雕石栏板、望柱莲花佛座、柱基、残石碑头、瓷片等。这些遗物为考察千山的庙宇建筑和宗教历史提供了重要线索。祖越寺现址为明朝时建筑,清乾隆、道光、光绪年间曾相继重修、整饰,解放后,又多次进行修缮。现有建筑七幢,释迎殿为正殿,它的东侧是胡仙堂和客室,正殿阶下为东西配殿,配殿南有钟楼、鼓楼,呈东西对称。释迦殿正对寺门,门外是一堵石墙,长达五十多米。祖越寺的建筑比较紧凑、集中、规整。它建造在蜿蜒、狭长的喇叭形山谷中,山的地势北高南低,寺前的平地边沿距下面坡地约有十余米,庙宇低洼部分全由石块垒筑垫高,可见当时的建筑工程是很艰巨的。
 
 祖越寺殿宇壮观,山色秀丽,景致优美。东西两面山峰将它紧紧抱合,如双手捧着一颗明珠。上面峰青壁翠,林涛激涌;下面柱红瓦绿,殿宇辉煌。寺旁,山水汩汩而下,清新凉爽;后山,小亭岌岌而立,幽静雅致,使人留连忘返。古人多有游祖越寺颂咏唱和之诗作,今人也多赞叹祖越寺之秀美壮观。前人用“祖越多奇境,天工亦幻哉”的诗句来赞颂,明人徐文华也写诗赞赏:“常遑回合水潺湲,路转坡坨百折还。上界钟声霄汉杳,前山塔影夕阳间,松涛涨壑千岩响,花雨浮空满地斑。坐久虚堂疑误入,恍然身世出入寰。”明御史程启充、明前给事中刘琦、给事中薛廷宠、监察御史朱篪、巡按御史史褒善等都有唱和。有的赞叹祖越寺“岩松宿雾常浮翠,石涧流泉漾落花”,有的赞“山引楼台连碧落”,“山川迤逦画图中”,令人“共来不倦登临兴”,乐游忘返。
 
 龙泉寺
 
 龙泉寺,在千山北沟中部,东距无量观约1.5公里,立于群峰环抱中,地势宽阔,建筑宏伟,是千山五大禅林中现存最大的佛寺。该寺始建于唐代,金元时期规模还小,明代大兴土木,建筑较多,后来重修仍保持明代风格。该寺半依峭壁,半筑短垣,坐落在幽壑丛林之中。寺内现存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天王殿、韦驮殿、毗卢殿、龙王庙、藏经阁。寺中神像造型、雕刻精巧,栩栩如生。
 
 寺后有清泉一处,常年流水潺潺,相传是“龙诞水”,又由于山水下流弯曲似龙,因此得名龙泉寺。寿后山坳有后阁,是明嘉庆年间和尚刘宾创建。寺周围有松门塔影、瓶峰晨翠、螺峰月夜、黾石朝日、狮口钟声等16景,在千山风景区中亦久负盛名。清人王尔烈曾吟诗赞叹龙泉寺胜景:“一千峰呈烟霞胜,十六景中图画存”。
 
 南泉庵
 
 南泉庵是一座道院。据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重修碑记载,自唐建庵,中经很多朝代,屡次重修,一直到万历已酉年(公元1609年),“孙公”等人见古刹已成废墟、便募金伐石,开始重建南泉庵。先后建了佛堂、斋堂、门楼、垣墙等,后来又经数岁补茸,又开拓殿宇三间。清代道教进入千山以后,经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相继重修与扩建,使南泉庵才具有现在这样的规模。
 
 南泉庵当年是收藏经版和刻印经文之所。据元1824年)、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所立之碑文载,南泉庵道人“南泉庵观商议”,“处心数载,募化八年,敬刊经版百余块”,“印经者俱来此”;“道教经版久存千山”,“不意前有之经施散已尽,吾等遂捐资重修刷印,并增金科玉律之版”。南泉庵收藏经版和刷印经文的经堂现已无存,但遗址尚可见到,一进院门,即可见地下有青石房基,这就是当年经堂的遗迹。
 
 香岩寺
 
 香岩寺在千山南部,虽处诸峰环抱之中,但入其境并不觉其狭,反有远峰近坡层次鲜明、深远开阔之感。《辽阳县志》载:“寺当山阳,山花极盛,春夏之交,满山花开,香气氤氲,故名香岩寺。昔人谓香岩寺中名胜最多,为一山之冠。盖龙泉至狭,大安近险,祖越亦少纡回,惟香岩外境既旷,近复双崖夹护,鸟道千盘,如往而复,万树参差阴翳,时有怪石出没其间”。
 
 香岩寺是千山的早期建筑,相传始建于唐,最迟也不晚于金、元时期。寺东山上的“双峰塔”就是金代留下的古塔,是千山现存的最古建筑,塔上有砖雕飞天等图案,建筑美观大方,是香岩寺的著名景点之一。寺前还有元代和尚雪庵的墓塔,元代皇庆时雪庵碑,寺内有明、清石碑十余块。据文献记载,香岩寺曾遭灾被毁,现址是在废旧址上重建的。清代,香岩寺已远近闻名。清雍正、乾隆、道光、光绪等年间又相继对其进行重修和扩建。
 
 香岩寺的建筑艺术素为人们所赞叹。它那精巧的结构,玲珑剔透的雕刻,秀丽华美的装饰,为千山其它庙宇所不及。这里的庙宇都属单檐硬山式,脊上有彩色浮石雕装饰,斜脊有跑兽,檐下有五铺作的补间、柱头、转角斗拱等,枋下燕尾,有盘龙与脊牛等透雕,梁、柱头有三重昂和逼真的动物、花草等彩色装饰。这样精湛的雕刻与装饰,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艺术才能。
 
 香岩寺古迹很多,这些古迹又多半和寺僧连在一起。俗话说:名寺出高僧。雪庵就是香岩寺的高僧。《东北文献征略》载:“雪庵和尚名普光,字元晖,号雪庵,俗姓李氏,大同人。元(代)至元(年)间,特封昭文馆大学士,赐号玄悟大师,图绘宝鉴,但载其善画山水,学关同,墨竹学文湖州……雪庵善书八大人觉经,用笔俊劲,深得鲁公三昧。”由此看来,雪庵是颇有才学的。《辽阳县志》还记有雪庵的一段轶事:雪庵是元代人,家居鞍山西沟家寨。当时战事频繁,雪庵从征十年,一日归家,时已夜半,借着月光,从窗外窥见其妻与一个少年同床共寝,心中大怒,顿起杀心。但又转念一想,何必慈红尘烦恼,不如弃家出走,以断尘念。于是就把刀扔在窗下,到千山附近崔家屯的“夕阳寺”出家。他的妻子探听到他的消息,就领着女儿去找他,说:“你冤枉了我,睡在床上的是你走后生下的女儿。”可是雪庵佛心已定,誓不归凡,为避妻女哭诉,就转往香岩寺,在这里苦修得道,成为高僧。香岩寺的“雪庵塔”、“老祖洞”和“炼魔石”等都是同雪庵有关的古迹。

 

   2000年,千山区辖2个街道、10个镇。全区总人口366221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旧堡街道 27985人, 大孤山街道 24581人, 抄河街道 18553 人,东鞍山镇 33223 人,唐家房镇 21203人, 大孤山镇 20762人, 千山镇 29036 人,齐大山镇 28759 人,沙河镇 16855人, 宋三镇 41404 人,宁远镇 41749人, 大阳气镇 7905 人,汤岗子镇 18569人, 高新区虚拟街道 24012人, 风景区虚拟镇 11625人。
 
 2002年3月4日辽政[2002]61号文件批复:撤销宁远镇、大阳气镇,合并设立宁远镇;撤销宋三台子朝鲜族满族镇,设立宋三台子镇。
 
 2004年辽政[2004]219号批复:将宋三台子镇更名为达道湾镇,镇政府驻地由宋三村迁移至达道湾。
 
 

   地形地貌
 
 千山区东南部是低山丘陵,中部、西北部是冲积平原。
 
 气候特点
 
 千山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日照充足,温度适宜,年平均气温9.7度。
 
 水文状况
 
 千山区位于辽河平原中下游。主要河流有三条,分别是南沙河、运粮河、杨柳河。
 
 南沙河:源于千山山脉的韩家峪和上石桥村一带,属太子河的支流。自南流西向北,经鞍山市的陈家台、立山和城昂堡村,穿过沈大高速公路入辽阳县境。经刘二堡镇,至柳壕镇青鱼湾村南下口子入太子河。河长65.4公里,流域面积458平方公里,境内河长25公里,河道比降1.32‰,多年平均径流量7328万立方米,1960年最大洪峰流量1090立方米每秒。
 
 运粮河:太子河支流,古名运粮沟。源于鞍山市郊,经红旗堡村,越沈大高速公路,流入辽阳县境内,经刘二堡镇、穆家镇、唐马寨镇,流向西南,在穆家镇大台子村入太子河。河长36.23公里,流域面积168.8平方公里。境内河长17.23公里,河道比降1.7‰,多年平均径流量2363万立方米。运粮河水流小,河道上陡下缓,河床高,堤距窄,一旦暴雨,极易漫堤成灾。
 
 杨柳河:下游为辽阳、海城界河,源于鞍山市境摩云山和海城县的英不落村,是太子河支流,自南流向西北,越中长铁路,流入市境穆家镇胜利村。经接官堡、新台子村到小河口入太子河。河长42.8公里,流域面积300.1平方公里,境内河长15.6公里,河道比降3.05‰,多年平均径流量4201万立方米。杨柳河集水面大,河床上窄下宽,堤防高低不均,多弯曲,每遇洪水,太子河回水顶托,时间长,河水易漫堤成灾。
 
 自然资源
 
 千山山脉蕴藏十多种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藏,铁矿石储量占全国1/4,为全国之最。矽砂、石灰石、花岗石、石英石储量也极为丰富。在这560平方公里的黑土地上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它的东南部1.2万公顷丘陵山地,林木繁茂,生长着上千种野生动植物和中草药材,盛产30多种水果,年总产量超过2万吨。香味独特的香水梨,早在清代就成了宫廷贡品。南果梨口味堪称一绝,被誉为中国唯一的梨国皇后,它的祖树现仍存活在大孤山镇上对桩石村的东坡山地。
 
 这里的地热、矿泉资源异常丰富,汤岗子、倪家台地下热水含有钾、镁、钠、硫等多种矿物质,是理想的理疗健身胜地,矿泉水储量丰富,水质清澈甘甜,是世界矿泉水中上品。中国著名的汤岗子温泉理疗医院就座落在它南部的小镇上。这里的水质清冽,含多种元素,有极高的医疗价值。